国产360激情盗摄全集_动漫大胸胸被揉_在线中文字幕亚洲_日韩1卡2卡4卡

行業資訊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的通知
查看次數:1926   更新時間:2020-06-29

魯政辦字〔202081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617

(此件公開發布)

山東省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2030年)

  氫能是一種來源廣泛、清潔無碳、靈活高效、應用場景豐富的二次能源,是推動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理想互聯媒介,也是實現交通運輸、工業和建筑等領域大規模深度脫碳的最佳選擇。氫能逐步成為全球能源技術革命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未來能源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

  山東是工業和能源大省,目前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面臨著煤炭消費總量和環境容量的嚴峻挑戰。加快發展氫能產業,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必然選擇,是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本規劃根據《“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國制造2025》《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山東省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8年)》等編制。規劃期限為20202030年。本規劃是山東省今后一個時期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是地方編制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或行動計劃的重要依據。

  一、發展環境

  (一)面臨形勢。

  1.國際氫能產業發展全面提速。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進行,氫能制取、儲運和燃料電池等技術日漸成熟,氫能戰略成為未來全球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日本、韓國、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均將氫能納入能源發展戰略,持續加大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扶持力度,重點企業在氫能技術研發、關鍵材料制造等方面處于全球領先位置。氫能由示范應用逐步走向規模化推廣,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產業規模快速擴大。國際氫能委員會預測,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3000萬個工作崗位,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創造2.5萬億美元的市場價值,在全球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有望達到18%

  2.國內氫能產業加速規劃布局。國家高度重視氫能產業發展,《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等文件均鼓勵引導氫能產業發展。國內氫能制備儲運、燃料電池系統集成、加氫設施等主要技術和生產工藝不斷進步,氫能產業呈現加快發展態勢。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30年,我國氫氣需求量將達到3500萬噸,到2050年,氫能將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至少達到10%,產業鏈年產值約12萬億元,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二)基礎條件。

  1.發展氫能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山東氫氣來源廣泛,氯堿、焦化等行業副產氫資源豐富,化石燃料制氫規模較大。據有關機構初步測算,全省年產氫氣260萬噸左右,居全國首位,大部分為工業副產氫,品質較好、價格低,具備大規模利用的成本優勢。同時,山東省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全國第一、風電裝機規模全國第四、在運在建核電裝機570萬千瓦,具備新能源制氫的良好條件。

  2.發展氫能產業具備較強的技術創新優勢。山東省氫能產業骨干企業充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聯合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燃料電池關鍵材料與核心部件制備、系統集成及智能化控制、新一代高能效制儲運氫與新型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體系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濰柴集團牽頭開展了“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商用車產業化技術與應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積極創建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東岳集團建成含氟功能膜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山東省能源研究院成立氫能燃料電池功能實驗室,全面開展氫能與燃料電池關鍵技術攻關和示范應用。

  3.發展氫能產業具有堅實的產業基礎。山東省氫能產業基本覆蓋氫氣制取、儲運、燃料電池關鍵材料、燃料電池汽車及配套產業領域,重點企業(研究機構)達50余家。濰柴集團初步具備了“基礎部件-電堆-發動機-整車”的全套研發和測評能力,形成了覆蓋30-120kW的系列化燃料電池發動機產品,建成了2萬臺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工廠;東岳集團的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質量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為全省氫能產業加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發展前景。

  1.氫能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氫能作為一種來源廣泛、低碳環保的二次能源,可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能源、工業等領域。既可通過燃料電池技術,應用于汽車、船舶、軌道交通等領域,有效降低長距離、高負荷交通對燃油燃氣的依賴,推動交通終端用能清潔化;也可與電力、熱力等能源品種實現互聯互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有效彌補電能存儲性差的短板,有力支撐可再生能源發展;還可與煉化、鋼鐵、冶金等行業有機融合,在更大尺度上實現產業耦合,有效減少碳排放。

  2.發展氫能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潛力。山東是裝備制造業大省,重型柴油發動機、重型卡車、礦山機械和工程機械等裝備產業均位居全國前列;濰柴集團的發動機、東岳集團的功能膜、山東重工旗下的重型卡車和工程機械、中通客車的公交物流等商用車、冰輪集團的壓縮機等產品覆蓋全國,占有重要市場份額。隨著氫能產業化進程不斷加速,氫能和燃料電池在諸多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充分發揮全省工業副產氫資源優勢,加快氫能提純利用與儲運裝備產業發展,既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也能夠為山東省和京津冀等周邊地區提供較穩定的氫源保障。

  同時,山東省氫能產業發展也面臨不少困難和制約,一是研發領軍人才及專業化團隊緊缺,燃料電池電堆核心技術與關鍵材料、加氫站用氫氣壓縮機、高壓儲氫系統關鍵部件以及氫氣加注機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關鍵技術仍處于攻關期,成熟度較低,關鍵材料主要依靠進口,成本較高,技術標準、檢測體系發展滯后。二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在審批及運營管理等環節缺乏總體設計和政策支持,建設進展緩慢,影響了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應用。三是規劃政策體系有待建立。氫能企業缺乏規劃統籌,布局分散,上下游企業聯系不夠緊密,缺乏集群協作效應。此外,各級政府、企業及公眾對氫能安全方面的認知尚需進一步提高。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遵循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統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發揮山東綜合優勢,把發展氫能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大力加強技術研發,提升裝備制造水平,貫通氫能產業鏈條,構建新型產業生態,加快示范推廣應用,夯實安全環保基礎,打造山東氫能品牌,創建國家氫能及燃料電池示范區,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1.統籌布局,突出重點。緊貼各地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堅持系統思維,優化總體布局,明確實施路徑,從有潛力和優勢的產業重點突破,推進集聚發展,不搞遍地開花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構建區域優勢明顯、上下游協同的氫能產業體系。

  2.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對產業發展的驅動作用和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調動和激發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在氫能產業發展上的主導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對氫能產業發展的規劃引導和政策激勵作用,規范產業發展秩序,引導市場消費,營造良好環境。

  3.創新驅動,示范引領。堅持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相結合,明確主攻方向,以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為突破口,推動重點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強技術研發,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和品牌,降低氫能應用成本。加快氫能多領域多場景示范推廣應用,加快加氫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氫能產業規模化、商業化發展。

  4.綠色生態,安全規范。堅持“能源生產低碳化、能源消費綠色化”,合理規劃引導氫能產業發展方式、規模,優化氫能制備工藝,推動氫能綠色化生產。強化安全意識,建立健全涵蓋氫氣制取、儲運、加氫基礎設施、燃料電池及其應用全產業鏈的安全標準和規范體系。

  (三)發展目標。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實現山東省氫能產業從小到大、從弱變強的突破性發展,打造“中國氫谷”“東方氫島”兩大品牌,培育壯大“魯氫經濟帶”(青島—濰坊—淄博—濟南—聊城—濟寧),建成集氫能創新研發、裝備制造、產品應用、商業運營于一體的國家氫能與燃料電池示范區,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氫能產業發展高地,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2020年到2022年,為氫能產業全面起步期。產業發展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聚集100家以上的氫能產業相關企業,燃料電池發動機產能達到20000臺,燃料電池整車產能達到5000輛,加快布局燃料電池軌道交通、港口機械、船舶及分布式發電裝備產業,氫能產業總產值規模突破200億元。工業副產氫純化、燃料電池發動機、關鍵材料及動力系統集成等核心技術率先取得突破,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有序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建成加氫站30座(含與其他能源合建站);試點示范取得初步成效,燃料電池汽車在公交、物流等商用車領域率先示范推廣,省域內累計示范推廣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左右;實現燃料電池在應急電源、通信基站、儲能等領域的試點示范。 

  2023年到2025年,為氫能產業加速發展期。氫能產業鏈條基本完備,培育10家左右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知名企業,燃料電池發動機產能達到50000臺,燃料電池整車產能達到20000輛,燃料電池軌道交通、港口機械、船舶及分布式發電裝備產業實現突破,氫能產業總產值規模突破1000億元。燃料電池發動機、關鍵材料、零部件和動力系統集成等核心技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制氫、儲(運)氫、加氫及配套設施網絡逐步完善,氫能在商用車、乘用車、船舶、分布式能源、儲能等應用領域量化推廣,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0000輛,累計建成加氫站100座,氫能在電網調峰調頻、風光發電制氫等領域應用逐步推廣。

  2026年到2030年,為氫能產業塑造優勢期。氫能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全面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國際知名企業和品牌。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綜合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氫能領域形成創新引領優勢。建立氫能產業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共享經濟、智慧交通、新型智慧城市等新業態深度融合的新型智慧生態體系。



  三、發展路徑和空間布局

  (一)發展路徑。氫能產業鏈涵蓋氫氣制取、儲運、加氫基礎設施、燃料電池及其應用。山東省氫能產業呈現上游制氫和下游整車制造產業整體優勢明顯、中游燃料電池技術和關鍵材料產業存在突出短板、加氫站和儲氫及制氫裝備亟待補強的特點。圍繞健全完善全產業鏈氫能體系,發揮優勢,補強短板,提升層次,搶占先機,結合實際情況,明確山東省氫能發展重點和方向:

  1.氫氣制取。近期以工業副產氫就近供給為主,充分利用省內工業副產氫優勢,將氫能作為實現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氫氣提純技術,提高工業副產氫利用率,帶動鋼鐵、煤炭和化工等傳統行業不斷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中遠期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和核能制氫,逐步降低制氫成本。

  2.氫氣儲運。近期重點發展高壓氣態儲氫和長管拖車運輸;中遠期按照低壓到高壓、氣態到多相態(低溫液態、固態、有機氫載體等)的方向逐步提升氫氣的儲存運輸能力,探索推進高效、智能氫氣輸送管網的建設和運營。

  3.加氫站建設。按照由點及面、由專用向公用、由城市向城際發展的思路,合理配套、適度超前推進加氫站布局建設,優先在氫氣資源豐富、應用場景成熟的城市重點布局,適時向全省推廣。近期重點推進城市公交、物流、環衛等專用加氫站建設,開展加油、加氣、充電和加氫站合建模式試點;中遠期有序推進城市和城際公共加氫站網絡布局建設,規模化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

  4.燃料電池系統。近期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加大對核心技術、關鍵材料和高端裝備研發投入,進一步加強燃料電池發動機技術和含氟功能膜材料技術在國內龍頭地位,盡快實現“卡脖子”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逐步形成批量生產能力;中遠期自主研發為主,加強國際合作,持續開發高功率系統產品,提高產品的性能、壽命和國產化率,持續降低成本,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

  5.氫能推廣應用。近期優先在城市公交、廂式物流等商用車及通信基站備用電源等領域示范應用,探索燃料動力在港口、礦山機械等領域的應用;中遠期擴展到乘用車、燃料電池船舶、叉車、電網調峰及海島供電供熱儲能等領域。

  (二)空間布局。立足氫能產業發展基礎,充分發揮骨干企業和科研院所帶頭引領作用,匯聚優勢資源,打造魯氫經濟帶,構筑兩大高地,布局兩大集群,創建國家氫能及燃料電池示范區。

  1.構筑兩大高地。在濟南市依托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加快推進集“氫能科技園”“氫能產業園”“氫能會展商務區”三位一體的“中國氫谷”建設,合理布局加氫站,形成科學高效加氫網絡和氫能供應系統,打造氫能產業創新研發、裝備制造、商務會展、商業應用基地。在青島市依托山東能源研究院等科研機構,打造氫能創新研發高地;合理布局氫能裝備制造產業,培育氫能軌道車輛及船舶研發制造基地、氫能港口機械及物流應用基地、氫能熱電聯供及固定式、分布式電源研發應用基地,全力打造“東方氫島”。

  2.布局兩大集群。借助兩大氫能高地的引領示范作用,帶動魯氫經濟帶其他城市的氫能產業快速發展,形成以濰坊、淄博市為龍頭的燃料電池及關鍵材料產業集群和以聊城、濟寧市為龍頭的燃料電池整車及氫能制儲裝備產業集群。其中,濰坊市重點打造世界領先的燃料電池發動機制造基地,淄博市重點打造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及核心部件產業基地,聊城市重點打造燃料電池整車研發制造基地,濟寧市重點打造氫能制取儲運裝備產業基地。

  支持其他地區因地制宜做好補鏈強鏈和特色產業發展,加快氫能在交通、能源、建筑、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應用,為全省氫能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四、重點發展任務

  (一)實施創新驅動工程,掌握核心技術。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創新體制機制,激發企業創新活力,集中優勢力量突破氫能產業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推動氫能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1.突破核心技術。圍繞構建氫能產業鏈,將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研發納入省科技計劃等予以支持。充分調動相關科研資源和力量,聚焦綠色規模化制氫和氫氣純化、氫氣儲運、車用燃料電池及關鍵材料和燃料電池整車關鍵技術等4個方向,集中攻堅,確保我省在氫能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發展綠色規模化制氫技術,重點突破兆瓦級PEM電解制氫技術、氫氣純化和品質檢測技術,研發固體氧化物電解制氫(SOEC)技術;重點突破70MPa高壓氣態儲氫罐制造技術,加大研發金屬儲氫、有機液體儲氫和液氫相關技術;結合國內外車用燃料電池技術發展趨勢,重點開發低成本、長壽命和高功率密度的車用燃料電池電堆,突破雙極板批量制造技術,開發高效低成本催化劑;根據燃料電池堆的技術特點,重點突破燃料電池整車氫-電混合動力系統,優化能量管理策略,強化整車安全防護、氫傳感器安全檢測和在線絕緣監測等,提高燃料電池整車經濟性、安全性。


  2.搭建創新載體。依托山東能源研究院、山東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按照國際先進技術標準和產業發展需求,開展氫能前沿技術研究和重大技術聯合攻關。加快推進一批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省級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氫能技術創新平臺建設。依托濰柴省級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聯合省內外重點高校、科研機構及優勢企業,打造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布局建設氫氣制取與儲存、燃料電池及動力系統、整車生產、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檢驗檢測、成果轉化等創新支撐服務平臺。探索組建山東省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研究院,加強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技術創新協同研究,建立科技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和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科技服務平臺。

  3.培育創新人才。強化氫能產業創新人才集聚與培育,加強與國內外“高精尖缺”人才團隊的主動對接,積極引進高層次氫能創新型團隊。建立氫能產業發展專家智庫,提供決策咨詢、技術聯合攻關、技術成果轉化等合作與服務。支持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在山東省設立氫能研發機構和中試基地,創新人才引進模式,支持原創技術孵化。依托重點高校和研究機構,加快氫能領域創新型、技能型人才培養。

  4.積極開展氫能國際合作。加強與國際科研單位、學校和企業的全面合作,推進氫能共性關鍵技術聯合研發和產業應用。強化與國際氫能協會、國際氫能委員會等國際機構的合作交流。鼓勵省內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開展合資合作與技術引進。

  (二)實施裝備提升工程,貫通產業鏈條。圍繞制氫和用氫兩個環節,加快推動制氫、儲(運)氫、加氫等相關裝備產業發展,著力提升燃料電池裝備水平,積極推動燃料電池汽車、軌道交通、港口機械、船舶、氫能分布式供電等裝備產業發展,貫通上下游產業鏈條,形成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搶占發展制高點。

  1.制氫儲運及成套裝備。結合山東省資源優勢和化工產業優勢,著力開發工業副產氫純化裝置和電解水制氫裝置。以實現低成本、大規模的氫氣儲存和運輸為目標,加快形成儲氫、運氫裝備的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重點研發高壓氣態儲氫裝備、低溫液態儲氫裝備以及采用復合儲氫技術的新型儲氫裝備;發展氫氣運輸管道的相關裝備,突破管道材料、壓縮機、氫氣計量等關鍵技術。鼓勵引入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加快發展加氫機、控制閥組、氫氣壓縮機、站控系統等氫能配套產業。著力推進制儲運相關的合金、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等新材料產業發展。

  2.燃料電池系統。堅持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自主研發技術并舉的原則,立足現有產業基礎,以青島、濰坊、淄博市為重點,布局建設燃料電池及動力系統規模化生產基地,大力推進燃料電池核心材料、關鍵零部件和動力系統產業化、規模化。加快培育發展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炭紙等關鍵材料及工藝,提高雙極板、膜電極、電堆及其核心零部件生產技術水平,提升空壓機、氫氣循環泵、燃料電池輔助系統等產品品質。

  3.燃料電池整車集成與控制系統。以市場為導向,做優做強燃料電池客車、物流車,積極研發重型卡車,前瞻布局乘用車。圍繞提升整車耐久性、可靠性、經濟性等要求,優化燃料電池電堆、發動機及動力總成集成與控制技術,全面提升整車設計、制造水平。發揮我省骨干企業優勢,以濟南、青島、聊城等城市為重點,著力發展8-12米燃料電池公交車、4.5-7.5噸物流車、市政環衛專用車等,全力突破40噸以上燃料電池重型卡車關鍵技術,逐步實現批量生產能力。遠期隨著燃料電池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逐步推動在乘用車領域的應用,形成多車型、多規格、系列化的產品體系,建設國內領先的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生產基地和產業集群。

  4.燃料電池軌道交通、港口機械和船舶等裝備。發揮山東省在軌道交通方面已有的產業基礎優勢,突破適用于軌道電車的氫動力系統,不斷優化系統集成技術,適時開展燃料電池有軌電車示范應用。針對礦山、港口等柴油污染較為嚴重的應用場景,積極研發應用于礦山、港口、碼頭的燃料電池工程機械及叉車、自卸車、裝載車等。針對海洋和內河應用場景,探索研發以燃料電池為動力的海洋及內河運輸船舶。

  5.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裝備。著力突破關鍵材料、電堆設計、制備工藝等關鍵技術,探索發展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和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裝備,重點突破系統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適度發展小型化的燃料電池發電裝置,用于便攜式電源以及家用熱電聯供系統。

  6.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引導省內氫能產業企業利用自身優勢,加大整機產品、關鍵材料、核心部件及制造設備的創新力度,培育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優勢龍頭企業。鼓勵氫能產業鏈上相關企業深化合作,以安全、高效、低成本、低碳的供氫體系為基礎,以完善、穩定、高性能的核心材料及裝備制造產業為支撐,以多元、優質、系列化的用氫產品為引領,貫通氫能全產業鏈條,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產業體系。支持以企業為主導開展國內外有序重組整合、企業并購和戰略合作,支持優勢企業以相互持股、戰略聯盟等方式開展高水平合作,促進共同發展,迅速占領國際國內市場。

  (三)實施基礎保障工程,強化發展支撐。圍繞氫能產業發展需要,保障氫能供應,優化氫能設施布局建設,提高制、儲、運、加一體化配套服務能力,形成與產業發展相適應、與推廣應用相協調的發展網絡。

  1.保障氫能供應。充分利用省內氯堿、丙烷、煤化工等工業副產氫資源,以淄博、濰坊、濱州、泰安、濟寧等市為重點,優化提純技術,提升氫氣品質,提高副產氫氣回收利用率,逐步降低用氫成本,分步構建氫能供給網絡。鼓勵省內用氫與供氫企業合作,就近使用廉價副產氫,確保氫氣資源的穩定供給。積極探索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低谷電力電解水制氫、沿海核能制氫,掌握先進技術,拓展氫源渠道,完善氫能供給鏈,形成低碳低成本、安全可靠的氫能供應保障體系。

  2.加快推進加氫站建設。加快完善加氫站設計、建設管理相關標準規范,指導各市制定專項規劃和工程建設工作,鼓勵支持各市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先行先試,出臺加氫站建設運營管理辦法,規范加氫站審批流程,落實加氫站設計、建設標準規范。優先支持在氫能產業發展較快的地區布局建設加氫站,實現“車站聯動”健康運營;鼓勵支持有能力、有基礎的企業利用自有加油、加氣站點網絡改擴建成具有加氫功能的能源合建站。依托我省較發達的高速公路網絡,在有條件的服務區配套建設公共加氫站等基礎設施,打造高速公路氫走廊。

  3.構筑氫能運輸網絡。完善氫氣運輸保障體系,大力推進技術創新,開展更高壓力的氫氣長管拖車運輸和液氫運輸示范,推進氫氣運輸的規范化建設,提高氫氣輸送效率。適時推進區域性氫氣輸運管網的建設和運營,探索推進氫氣智能輸送主管網規劃建設。

  (四)實施示范推廣工程,推動產業發展。結合氫能產業發展需要,積極推動氫能在交通、船舶、港口、冶金、發電等領域推廣應用,探索氫能多元化應用途徑,逐步減少煤炭、油氣等化石能源消費,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1.重點推動燃料電池在交通領域示范應用。優先開展城市交通試點示范,鼓勵濟南、青島、淄博、濰坊、濟寧、聊城等市率先將燃料汽車納入政府采購范圍,新購置或更換城市公交車、物流車、環衛車等時按一定比例選用燃料電池汽車。逐步推進燃料電池汽車在工礦區、港區、重點產業園區示范應用,有效減少作業車輛污染物排放。鼓勵支持燃料汽車和加氫站一體化建設及運營商業模式。探索推進燃料電池在港區作業、軌道交通、船舶和無人機等領域的應用示范。

  2.加快推進在儲能發電領域的示范應用。依托通信基站、數據中心、鐵路通信站點、電網變電設施等場所,加快推進通信和數據存儲領域氫能應急電源示范應用,提高設備供電可靠性。發揮氫能調節周期長、儲能容量大的優勢,逐步開展氫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場景技術示范,探索培育風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新模式。充分利用氫—電轉換的優勢,通過多能互補和智慧微網等手段,因地制宜布局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推動在園區、礦區、港口等區域開展以氫為核心的能源綜合利用示范。圍繞沿海島嶼供電用電需要,開展燃料電池分布式電源和固定式發電站示范應用。

  3.積極探索在冶金化工領域的替代應用。隨著制氫技術經濟性的不斷提高,探索拓展低成本的清潔能源制氫在鋼鐵、冶金、煉化等行業作為高品質原材料的應用,有效降低工業領域化石能源消耗。開展氫能-冶金耦合利用方面的示范,改變目前傳統冶金工藝中碳還原導致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問題。

  (五)實施產業融合工程,構建新型生態。積極推動氫能產業與傳統產業良性互動發展,促進氫能產業與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融合發展,不斷擴大氫能在全社會多場景應用,構建新型氫能產業生態,倡樹低碳氫能發展理念。

  1.推進產業融合創新。科學規劃推進氫能產業與機械、化工、鋼鐵、材料等產業的協同發展,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在鋼鐵行業試點氫能源—大規模化石能源替代項目。積極探索氫能產業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新型智慧城市等先進技術融合,形成新的業態及生態體系。推動氫能利用與服務業深度結合,鼓勵氫能與會展、旅游、物流、通信、電子商務等領域融合發展,有序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各方面。

  2.突出協同聯動發展。統籌氫能產業布局,推動全省及區域氫能產業協同發展,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格局。深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增強聯動協調,形成集聚發展優勢、提升產業集中度。積極構建集氫能生產、研發、應用、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平臺體系,創新合作模式,實現聯動發展,有力推進氫能產業快速發展和深度推廣應用。

  3.試點推進氫能社區建設。積極推進氫能應用從工業化走向生活化,適時開展氫能社區、氫能小鎮創建工作,探索在機關、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筑布局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供熱設施。

  4.開展氫能教育宣傳和知識普及。在全社會倡導氫能社會理念,提升對氫能技術和產品的正確認知,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持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六)實施標準建設工程,提升產業質量。針對目前氫能標準不健全的問題,發揮我省在氫能標準建設方面的能動性,完善氫能產業標準體系,支撐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1.構建氫能標準體系。圍繞制氫、儲氫、加氫和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汽車等關鍵環節及領域,推動與國內外一流技術標準機構深度合作,重點制定制氫技術、氫安全、氫氣儲運、燃料電池、加氫站等領域的標準,逐步建立健全覆蓋全產業鏈的標準體系。鼓勵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各類標準的研制工作,支持有條件的社會團體制定發布相關標準。積極推動參與國家行業標準規范制定,推動山東優勢產品、技術成為國家/行業標準,通過技術標準驅動產業向高水平邁進。

  2.推動相關標準的實施。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建立完善的標準化工作機制,強化標準實施與監督,夯實標準化基礎保障。建立標準及時更新機制,加強前沿技術標準跟蹤和研究。對牽頭和參與制定國際和國家氫能相關標準的企業和機構予以獎勵支持。加快建設氫能產品公共檢驗檢測、計量測試等服務平臺,開展關鍵技術產品權威檢測。

  (七)實施安全環保工程,促進健康發展。聚焦氫能生產、儲運和使用,健全氫能產業全生命周期安全環保管理體系,保障產業高水平健康發展。

  1.加強產品質量管控。督促企業制定和完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嚴格依照規范組織生產,加大技術人員培訓力度,提高檢驗檢測和質量保障能力。加強對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的事中事后監管,保障產品質量安全。

  2.強化安全管理。完善氫能產業的各類產品、設備制造、工程建設、運營管理等安全技術體系,夯實安全發展基礎。加強對氫能生產、儲運和應用中重大安全風險的管控,嚴格做好安全風險化解措施。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和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機制。

  3.完善環境保護措施。加強氫能產業污染物排放管理,加強對制氫過程中廢氣、廢水以及廢料等污染物的處置與監管,完善回收處理制度,實現達標排放。探索制氫過程中二氧化碳的低成本、高效率處理方法和途徑。

  4.廣泛應用節能技術。優化現有制氫工藝,提高制氫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研發新型制氫技術,持續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氫比例,降低氫氣生產的資源能源消耗,實現綠色低碳制氫。積極采用3050MPa的高壓氣態長管拖車、低溫液氫、管道輸運等技術降低氫氣運輸能耗。加強加氫站設施節能管理,優化加氫工藝,降低加氫站電耗。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燃料電池車的能源利用效率。

  五、環境影響評價

  (一)綜合評價。氫氣具有來源廣泛、清潔無碳、能量密度大、能源轉換效率高等特性,加快氫能開發利用,可有效減少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1.氫能的利用可以推動山東省能源結構的調整。能源結構升級是一個減碳加氫、提升能量密度的過程,一方面是從化石能源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轉變,另一方面是從高碳燃料向低碳燃料轉變。氫能作為零碳零排放的能源形式,可實現電、熱、氣網一體化,是大規模消納新能源,實現電網和氣網互聯互通的重要手段。使用氫能替代部分傳統化石能源消耗,可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2.氫能產業的發展可帶動山東省的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工業健康、高效可持續的發展。山東省具有豐富的工業副產氫資源,發展氫能產業有助于提升對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浪費。氫能產業鏈上相關產業屬于精細發展型產業,固體廢物的生成量可以達到小化、減量化及資源化。在發展時做好規劃,實施環境質量和污染排放總量的雙控制,與國家及區域環境保護規劃相協調,確保規劃實施具有環境合理性。

  (二)環境保護對策措施。氫氣制取方面,對工業副產氫的提純使用可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和核能制氫將逐步降低制氫環節對環境的影響。加氫站建設方面,通過鼓勵加油加氣站點改擴建成具有加氫功能的能源合建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基礎設施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1.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嚴格項目的環境準入條件,嚴格控制排放有毒有害氣體;鼓勵發展生產工藝先進、無污染物排放的項目。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對重點廢氣污染源實施監督監測。監督監測的范圍包括有組織廢氣的達標排放,無組織廢氣的廠界達標,周邊敏感目標的環境質量達標。

  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擴大污水管網覆蓋范圍,提高污水接管率,提高生活、生產污水的收集率,將污水處理廠出水作為中水進行回用。

  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強氫能企業管理,限制易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企業。加強源頭控制、分區防滲、選取地下水監測點位對水位和水質進行動態監測。產生廢水廢渣的企業,應選擇合適地點作為企業處理廢水廢渣的場所,廢水廢渣儲存設施底部應全部進行硬化,做防滲處理,并在其周圍設置圍堰。

  4.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嚴格控制施工期噪聲。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避免高噪聲設備同時施工,避免夜間施工,確保施工區周邊居民不受影響。對企業噪聲源進行控制,加大降噪設備的投資,保證廠界噪聲達標。

  5.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重點發展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鏈,建立工業固體廢物管理控制系統,進行從源頭到處置場所的全過程管理,進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企業產生的危廢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建設危廢暫存間,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管理。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機制。成立山東省氫能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負責省政府常務工作的副省長任領導小組組長,分管工業、科技的副省長任副組長,省發展改革、教育、科技、工業和信息化、財政、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應急、市場監管、能源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下設專家、安全、技術標準、推廣應用等委員會,統籌推動全省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協調規劃實施、項目推進、政策擬定、試點示范等各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能源局,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

  (二)注重戰略引導。將氫能產業發展納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將符合條件的氫能產業項目納入省重點項目和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研究氫能價格形成機制。加強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管理,統籌氫能裝備制造業產業發展。指導省屬相關企業把氫能產業作為戰略發展方向,推動氫能產業鏈相關企業協同發展。

  (三)加大資金投入。統籌各級科技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廣運營等資金,用好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等政策,擇優選取氫能產業項目納入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投資項目庫,積極促進氫能產業發展。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推進金融機構與氫能企業銀企對接,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氫能產業重點項目的資金支持;鼓勵社會資本以獨資、合資、合作、項目融資、私募股權融資、上市融資等方式,投資氫能產業。將氫能技術研發作為科技創新重點方向納入省科技創新規劃,省科技計劃持續加大扶持力度。

  (四)強化用地保障。對于符合省級規劃布局、帶動力強的省級重點項目用地納入保障范圍,給予用地保障。有關市、縣(市)等要把氫能產業項目用地納入當地國土空間規劃,統籌保障項目用地。

  (五)鼓勵先行先試。借鑒省內外通行做法,參照天然氣加氣站管理模式,指導各市研究制定加氫站規劃建設運營管理辦法,統籌規劃布局,鼓勵先行先試,加快推動加氫站建設。

  (六)加快示范推廣。協調推進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工作。指導推進氫能在城市公交、物流運輸、軌道交通、乘用車、船舶、港口作業車輛、特種車輛等交通運輸領域的示范應用;加快推進兩縱兩橫“氫走廊”項目建設。推動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核能制氫示范應用,促進氫能在電力、煤礦等領域的示范應用。

  (七)開展監測評估。建立完善氫能產業統計體系。組織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監測評估,及時發布評估報告。

  附件:1.重點任務措施分工表

     2.山東省“十四五”期間氫能產業重大示范試點項目名單(第一批)

  抄送:省委各部門,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監委,省法院,省檢察院。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2020618日印發


上一條: 下一條:
聯系方式
服務熱線:0543-3080080
傳真:0543-3080080
E-mail:sdjrscb@163.com
公司地址: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渤海十一路713號學苑花園17號樓119鋪

山東杰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魯ICP備19057385號    技術支持:網站建設